國際護胃日
發布時間:2022-04-09 12:49:15 | 來源:【《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》 2022年4月8日】
本文轉自《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》,轉發僅為學習交流,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。
4.9 國際護胃日
4月9日國際護胃日即將到來。由于全球胃病患病人數日益增加,從2006年開始,國際自然醫學和養生工程研究會、世界健康管理聯盟將每年的4月9日定為國際護胃日,提醒大家保護腸胃。
慢性胃炎發病率居各種胃病首位[1]。胃炎-胃潰瘍-胃癌,常被消化科醫生稱為“胃癌三部曲”,特別是伴有中度以上腸化生及異型增生的慢性萎縮性胃炎,更具有癌變的危險性。
而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離不開胃鏡和胃鏡下的病理活檢,建議平時胃經常不舒服的你及早做胃鏡來確診,如果確有胃病,做到早診斷、早治療。如果胃鏡下并沒有嚴重問題,也能放松下來,不必再擔驚受怕。
現代生活節奏加快,人們的工作壓力普遍較以前增加。加之人們常貪涼飲冷,暴飲暴食,嗜食肥甘厚膩,更為胃病的發生推波助瀾。
而消化系統中有著除大腦以外最豐富的的神經系統,被稱為人體“第二大腦”。消化系統與大腦之間有著緊密的關系,精神上的緊張會直接導致消化系統疾??;反過來,消化系統疾病也會導致失眠等神經系統癥狀。
中醫談脾胃
●中醫講,脾胃是后天之本,為氣機升降之中軸。其中,脾主升,胃主降。若脾氣不升,則會導致泄瀉;若胃氣不降,則會導致嘔吐。脾胃升降斡旋失司,可導致胃痞等一系列疾病,出現胃脹、胃痛等癥狀。
●《素問·經脈別論篇》云:“飲入于胃,游溢精氣,上輸于脾;脾氣散精,上歸于肺,通調入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并行,合于四時五臟陰陽,揆度以為常也?!?/span>[2]飲食首先進入人體胃腑后,經過胃的腐熟,飲食中的水谷精微,轉化成人體所需的氣血津液等,經脾運化至五臟六腑,供養全身。脾為生氣之源,若脾胃運化失司,不僅會出現胃痛胃脹的脾系局部癥狀,還會出現其他臟腑虛弱,及乏力、汗出的全身癥狀。
●魏瑋教授常教導脾胃虛弱的患者,生活要有節律,飲食注意忌煙、酒、茶、辛辣刺激、生冷,生冷包括冷飲及一切生的蔬菜水果,如果要吃,一定要吃烹熟的蔬果。還要注意保持身心的愉悅,所謂腦腸互動,良好的精神狀況更利于脾胃疾病的調理恢復。
這里為大家介紹一道養胃食療方
香蓮薏米紅豆粥
組成:香櫞8g 蓮子10g 薏米80g 紅豆20g
做法:上四味按比例抓取,加水適量,大火燒開后,轉小火熬煮一小時。每日晨服一碗。
此食療方中,紅豆薏米健運脾胃,利水滲濕。香櫞行氣開胃,蓮子健脾護胃,二者搭配,一行一收,相須為用。全方共奏開胃運脾,滲濕利水之功。脾胃氣虛癥見不思飲食,舌胖色淡有齒痕者常服之可起到護胃功效。
護胃日·科普小講堂
為了普及護胃、養胃相關知識,服務廣大患者,2022年4月8日下午,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蘇曉蘭主任醫師、牛然副主任醫師在住院部示教室進行關于消化道疾病的科普活動。
牛然醫生講解了消化系統的結構與功能,消化道疾病的診查方式。隨后,蘇曉蘭醫生講解了胃鏡、結腸鏡的適應癥、治療的疾病種類,展示了技術操作示意圖以及鏡下從不同消化道部位所獲取的圖像。此外,還介紹了內鏡的其他用途,比如內鏡下異物取出、內鏡下止血、病灶切除等。
科普結束,患者們積極提出問題,醫生耐心進行一一解答。經過此次科普,患者了解了內鏡技術原理,減少了做內鏡時的恐懼,收獲頗多。
【參考文獻】
[1]王二小.慢性胃炎發病率居各種胃病首位[J].現代養生,2019(12):23.
[2]賈建偉,郭麗穎.從《內經》“飲入于胃”引發的思考[J].天津中醫藥,2010,27(02):135-136.
圖源:網絡
公眾號聲明
“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脾胃病科”微信公眾號為公益性平臺,旨在為廣大患者朋友科普健康、養生知識。文中內容及插圖如有不當,請相關機構及時與我們聯系,我們將第一時間作出處理,感謝您同我們一起為公益事業所做的努力!
文字 | 吳寶麒
編輯 | 閆賀
審核 | 嚴寧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