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慢性胃炎癌變
發布時間:2023-06-12 16:02:49 | 來源:【《醫藥經濟報》 2023年6月8日 陳烽】
本文轉自《醫藥經濟報》,轉發僅為學習交流,若侵犯版權請聯系小編刪除。
慢性胃炎是一個需要長期管理的疾病。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,做到預防為主、內外同治、治療和康養相結合,慢性胃炎是可以防治并降低復發率的。
主要潛在風險
慢性胃炎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或萎縮性病變。一般分為萎縮性(原稱淺表性)胃炎和特殊型胃炎。主要潛在風險是癌變,發生胃癌的風險因胃黏膜萎縮的范圍及嚴重程度不同而異。
慢性胃炎尤其是伴有Hp(幽門螺桿菌)持續感染者,少數可逐漸出現萎縮、腸化生、異型增生,有一定的胃癌發生風險。胃體為主的萎縮性胃炎,尤其是程度嚴重者,胃癌發生風險顯著增加。研究顯示,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年癌變率為0.1%。
進食過冷、過熱或粗糙、刺激性食物等不良飲食習慣可致胃黏膜損傷,飲食中高鹽和缺乏新鮮蔬菜水果也與胃黏膜萎縮、腸化生以及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。
對癥藥物治療
不同類型、不同癥狀的慢性胃炎需要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第一,有胃灼熱、反酸、上腹部灼熱感、上腹痛等癥狀為主的慢性胃炎患者,可根據病情或癥狀嚴重程度選用抑酸劑(PPI或H2RA)。
PPI常用代表藥物:包括奧美拉唑、蘭索拉唑、泮托拉唑、艾司奧美拉唑、雷貝拉唑、艾普拉唑等。
H2RA常用代表藥物:西咪替丁、雷尼替丁、法莫替丁等。
第二,存在膽汁反流癥狀,可以使用促胃動力藥防止或減少膽汁反流。使用抗酸藥則可結合膽酸,降低酸度對胃黏膜的破壞。而胃黏膜保護劑則可增強胃黏膜屏障,從而減輕或消除膽汁反流所的胃黏膜損傷。
常用促胃動力藥:包括伊托必利、莫沙必利、多潘立酮等。
常用抗酸及胃黏膜保護劑:碳酸氫鈉、鋁碳酸鎂、硫糖鋁、枸櫞酸鉍鉀等。
第三,對于進食相關的中上腹飽脹、食欲缺乏等消不良癥狀應用消化酶制劑,推薦患者餐中服用,效果優于餐前和餐后服用。
常用消化酶制劑:包括米曲菌胰酶片、復方阿嗪米特腸溶片、胰酶腸溶膠囊、復方消化酶肢囊等。
第四,有消化不良癥狀,且伴明顯精神心理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,可用抗抑郁藥或抗焦慮藥。
需要注意的是,無論是哪種癥狀的慢性胃炎,均須遵醫囑對癥用藥,不可盲目跟風。
這些習慣易得
1.不良飲食習慣
如飲食不規律、暴飲暴食等。
2.幽門螺桿菌感染
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。Hp(幽門螺桿菌)感染后機體難以自發清除,如不進行治療,容易造成長期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。根除幽門螺桿菌后胃黏膜活動性炎癥可以消退。
3.長期焦慮不安、精神緊張
精神心理因素與部分患者焦慮或抑郁癥狀,容易造成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,膽汁反流而發生慢性胃炎。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,生活規律,保證充足的睡眠。
參考文獻:
1.呂賓,陳衛昌,等.慢性胃炎基層診療指南(2019年)[J].中華全科醫師雜志,2020(9):768-775.
2.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.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(2017年,上海)[J].胃腸病學,2017,22(11):18.
3.中華醫學會,中華醫學會雜志社,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,等.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(2019年)[J].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20年19卷5期,397-402頁,ISTIC,2021.